多字书法对联?

秋舒瑞秋舒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我可太熟了,家里有一副四字楹联 【文征明行草】 这幅是四言联“春风和煦”,上联出句“春”字繁体写作“春”,下联对句“风”、“和”二字繁体同字。整幅都是行草书体,在书写风格上,与赵孟頫、董其昌类似,笔划圆润道劲而飘逸,字形结构疏密有致而富有变化,堪称佳作。

题款为“徵明明翁书于天香堂中”中的“明”字,就是现代简体的写法了;落款时间“万历戊寅仲夏既望之吉旦”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具体年份已不可考。 这幅作于明代的书法作品,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可谓弥足珍贵!可惜这幅作品没有保存完整,被一分为二裁成了两方横批,因此原画尺寸只有83x39cm。

这幅作品的作者——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他自幼酷爱书画,尤其擅长楷书和小行书,是明代中期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家之一。他的传世墨宝还有很多,像《琴士图》《兰亭序》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很多文征明的作品,基本都是后人临摹品或赝品居多,真正的文物精品十分少见。因为文征明的字画在当时非常受欢迎,而且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所以有很多投机倒把的商人就会收购文征明的字画,然后找一些人进行临摹,然后高价卖给那些不懂行的收藏者以谋取暴利。 现在市场上卖的很多所谓文征明的真迹,其实都是这些人拿别人的东西来冒充文征明的作品而已。

这些假货因为价格低廉,所以很受一些不懂行的收藏者的欢迎,他们往往以为这些赝品就是文征明的原作。

优质答主

题主所说的,是“集字”和“自撰”两种方式。 题外话,其实还有“移花接木”的方式(即把其他字体的字挪过来,组成一副联——这种手法在篆书、隶书、草书里很流行);也有“分书”的方法——就是把一个字分成几部分,用不同的笔画组合出另一个字。 回到问题。 现在市场上卖的对联很多都不是原创的,而是找古碑里的字抄出来的。这是比较偷懒的做法啦~ 但是也有一些书法家是专门从自己的作品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字组成的联语或诗词句。 我记得我的老师王冬龄教授就有一副这样的作品,是他自己写的《论语》节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可死矣”——他选的是自己在作品中常出现的几个字重新组起来的,挺有意思的一幅对子。 如果楼主有兴趣也可以看看我的老师王冬龄教授的书法作品呢!比如他的册页《兰亭序》,比如他的手卷《洛神赋》……都是很好的书法作品的哦!(虽然我是最讨厌他的字的)

钱士元钱士元优质答主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的骈文与律诗。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一般都要用毛笔写在红纸上,春节时贴在大门的框子上,上下联各有横批,表达祝福类或蕴含着某种含义的句子。

五字对联基本格式:一般情况下,五字春联都是两个主谓句式,三字的为上句式,二字的为下句式。字数较少的那一句为主句(下句),字数较多的为从句(上句)。例如:家和万事兴(上句),人好月更圆(下句),人好是主句(下),月好是宾句(上)。五字春联还有二字的为主句(下),三字的为从句(上)。例如:春满人间(上),福临门第(下),福临是主句,福临是下句。一般情况下,福禄寿喜是主句(下),平安吉昌是宾句(上)。

一字联,常把同字组成几行字来写,也可以异字组成几行。如王羲之一字联就用了“之”字十二行,每字有不同写法,可谓巧中之巧。如唐伯虎曾写过四字联:“得婿如此,当初悔杀。”“得”、“初”都是对联的第三字,可说是独具匠心。

二字联一般情况下用同字联而成。如:“为善;必谋。”“谋”,是唐伯虎写的字,也是二字联。异字二字联更难工整,如“得婿,当初悔杀。”其中“得”字、“初”字都是二字联。

三字联在联词上比较好一些,可以选用的字也可以多一些,如:三字联有平仄格式也有仄平格式。如“风送钟声来小院,月移花影上重庭。”其中的“来、上”是三字联。

四字联也是在春联中使用较多的联词字,平仄格式和仄平格式都有。如:“年年此日,岁岁今朝,”这是平仄格式中的四字联;“青山不老,绿水长存,”这是仄平格式中的四字联。

多字对偶联对联字数有多字的,七字、九字、十子等,都可以做成对联。在文字表达上有“五彩笔,九回肠”;“七子花开,香飘九里”;“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走足底”等多字联。

古往今来,对联成为人们表达喜怒哀乐和情感的一种独特书写形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