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在唐朝指什么鸟类?

温祖珩温祖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有点意思,我也很感兴趣所以稍微查了一下(其实主要是为了答这个题去找的) 先给出结论,唐朝的“翡”指的是红翡,“翠”指的是翠玉。唐代刘恂《岭表录异》中记载的“翡”是指红色羽毛的鸟: “翡羽飞禽有二种,谓其色为朱、绛者也。朱者,今之朱雀也;绛者,即凤皇是也……其色或深赤如朱砂,或正赤无少晕。”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羽·翡》中也是同样的说法: “翡,谓之飞雉也。赤而泛光者谓之翡,深赤而重珠者谓之风凰。” 所以红翡的颜色就是那种鲜亮的浅红,类似刚抹了腮红的姑娘,也就是古代形容少女“酡颜”“酒醉微醺”时候脸上那种微微泛红的颜色,和现代形容红翡的颜色差不了多少。 那什么是翠呢?按照现在的观点,翠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绿色的翡翠,一种是蓝绿色的蓝翠或者叫晴翠。但在唐代,应该只有一种翠,那就是绿色的翠。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记载了一种“绿翠鸟”,这种鸟的羽毛可以染出翠绿色来: “绿翠鸟,形如鸜鹆而色似莺绿,嘴尖足小,雌雄异形。俗以木荚煎汤,染绿毛作翠衣,饰画用笔。” 这个绿翠鸟应该就是今天的翠孔雀,身上有着漂亮的绿色羽毛。那么,绿翠鸟或者说翠孔雀的羽毛可以染成翠绿色,说明唐人的“翠”就是指绿色,而且是属于鲜艳夺目的那种绿。

综上:红翡=红色的宝石级硬玉,翠=绿色的宝石级软玉或者翠绿颜色的翡翠、翠孔雀等。(加粗的字表示我的个人猜想,因为资料太少,有些东西也不好直接判断。不过要是错了还请指正,非常感谢!)

冯孝朗冯孝朗优质答主

翡翠原指一种在南方生活的小鸟,这种鸟也叫翡翠鸟,雄性的小鸟称翡翠,雌性的小鸟称为绿翠,属于水鸟。在唐代,东南亚刚刚纳入中国疆域,人们接触翡翠鸟,因这种鸟的颔下挂有翠绿色的翡翠,所以用来制作装饰品,如妇女的头饰、皇帝的冠冕等。由于翡翠极为珍贵,人们就把这种玉石也叫做翡翠,以表示其珍贵。

翡翠鸟,又叫翡翠、紫翠、红鸭等,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生活在水边的这种翠鸟有两种,一种是斑嘴翠鸟,体长约20厘米,胸部呈棕色,喉部有细的黑纹,一种是普通翠鸟,体长约15厘米,胸部呈绯红色,喉部为白色,两种鸟的名字来源于它们的嘴的颜色,斑嘴翠鸟的嘴是红色带有黑环,普通翠鸟的嘴是全黄色的。

无论雌雄,翠鸟全身闪烁着金属般的光辉,以蓝色和绿色为主,因而得名。

它们主要以水里的小鱼为食,因此,总是站在水边的树枝或岩石上等待鱼游过的时候,它们突然扎进水里,叼起一条鱼来,然后再飞回原来的地方,将鱼砸死,头朝下吞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