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铜油灯值钱吗?

涂彩帛涂彩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技艺中,铜器的制作技艺从春秋时代一直延续到清代,长盛不衰,而作为民间日用照明灯具,清代铜油灯是存世数量众多灯类中的一类,造型风格具有鲜明独特时代特征,同时又显示地域风土人情和民间民俗习惯以及审美理想。

清早期承袭明末遗风,做工细致精巧,图案刻画逼真,装饰风格秀丽典雅。中晚期由于战乱频仍,经济衰落,铜矿开采不足,导致市场流通和使用铜质日常用器日渐减少,而廉价铁质照明用具普遍运用,铜油灯制作规模大受影响,导致做工粗糙,造型单调,装饰图案雷同等等。

常见的清代铜油灯大致有台式灯(烛台和油台两用,即圆形灯台中心凿孔装灯捻注油照明,周围有高矮不一的烛插,故名);筒式灯(长方筒形,下承底座,上部有灯碗,碗下有流注油和固定灯捻的灯芯余,又俗称“筒子灯”);碗式灯(由碗和底座组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浅碗,碗底有灯芯余,又俗称“油灯盆”);圈足碟式灯(灯碗呈碟形,碗底同样有灯芯余,外撇圈足);高足盘式灯(也是以浅碟盘为灯碗,碗底同样有灯芯余,高足与盘身联为一体,足端有数个实心柱足或喇叭形足);动物造型灯(鱼、蟾蜍、龟、羊、牛、猪、鸡、马、兔、鹿、蛇、蝙蝠、仙鹤、鸳鸯等动物为原型制作);人物造型灯(如寿星、侍女、牧童等形象为原型制作)等。

清代民间铜油灯的装饰图案多以吉祥纹样为主,寓意福、禄、寿、喜、财等。有的灯体表面施有白、金、银等色的珐琅釉,富丽夺目。许多铜油灯带有纪年、地名及姓氏款识等,是考证铜油灯制作年代、产地和作者的重要依据。款识大多刻、铸在油灯底座的侧面或底部,也有打凿款,“XX监制”多为艺人私家作坊制作,“XX同庆”、“XX生财”等多为打铁或冶铜作坊或字号店号。

清代铜油灯的制作技艺与历代制作技艺并无太大的本质上的区别,但是,清晚期,铸焊在铜油灯制作工艺中被普遍运用,有的制作粗劣的灯体,用手轻轻晃动,还能听得到内部两个铸件中间焊锡层的松散的“哗哗”响的响声。清早期、中期的铜油灯铸造成型较多,铸工较为精良,极少见到焊接成型的油灯。因此,清代铜油灯的制作工艺和艺术品位有相当程度的差别,高下悬殊。

存世的清代铜油灯有相当大数量被收藏和爱好者买走,有的在民间换上了新主人,还有一部分被当作废铜烂铁被商贩收购后直接卖给废品收购站回炉。如果收藏清代铜油灯,应该注意下列问题:一是要注意灯体的完整性。完整的铜油灯要有灯台,有灯碗和灯芯余,尤其是要注意灯芯余的保存状况。如果碗身完好,而灯芯余或台座已丢失,严重影响了油灯的陈设效果和玩赏价值,影响油灯的品级,也会影响收藏的增值潜力和升值空间。二是要注意灯体的品相。一件品相完好的铜油灯,是衡量收藏品价值的重要依据,灯体表面过于粗糙,锈蚀风化严重,影响了铜油灯的品相。三是要注意清代铜油灯的制作品位和工艺水准,一般来说,制作工艺精良的铜油灯,无论从材质、制作工艺和装饰艺术均优于一般油灯。四是要注意清代铜油灯的造型风格和图案纹饰,制作精良的灯与制作粗糙的灯,其造型风格和装饰图案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是制作年代和艺术品位的表象,也是影响收藏品价值的重要参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