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的哪种茶杯最有价值?
黑釉茶盏,宋时以建窑生产的“建盏”为第一,其中又以“兔毫盏”、“鹧鸪斑”、“曜变盏”最为著名。
建窑黑釉盏,宋时又称“乌泥建”、“黑建”、“绀窑”等。建窑是中国宋代著名窑场,烧造的黑釉瓷,是专为当时盛行的斗茶定制的茶具。它从晚唐五代时在浙江越窑烧制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福建当地晚唐五代时烧制黑釉瓷的技术基础上成长起来,到宋代达到鼎盛,有“瓯闽旧产陶,建窑称第一”的美誉。而建盏的鼎盛,是在宋徽宗时。
宋徽宗本人就十分热衷于饮茶和斗茶,他在《大观茶论》一书中专门对建窑黑釉盏称赞备至:“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由于皇帝的喜爱,建窑所产的黑釉瓷茶盏开始在各地盛行,陆游诗有“碗面蹉跎黑有光”,苏东坡诗有“忽惊午盏兔毫斑” ,范成大诗有“鹧鸪斑中吸春露”等。
建窑黑釉瓷造型古朴,装饰自然,色调黑中融入金黄色的“兔毫”或“鹧鸪斑”等,具有浑厚质朴、瑰丽异常的奇特之美。其烧制工艺在当时十分先进,影响很大,福建的闽清窑(茶洋窑)、武夷山的遇林亭窑、永和窑、山西榆次窑、河南的当阳峪窑、山东的禹城窑、江西的吉州窑等,都仿制建窑的黑釉盏,但是由于其他窑口烧制的“兔毫盏”、尤其是“鹧鸪斑”,无论在釉色效果还是纹样上无法达到建窑的质量,所以建窑黑釉瓷茶盏仍然受到文人雅士和道家、佛教禅宗的喜爱。日本茶道大师村田珠光在十五世纪时,将建窑黑釉瓷传入日本,并将中国宋代的点茶法,发展成为符合日本审美情趣的“和式”茶道。村田珠光的茶道强调“和、敬、清、寂”四规,追求“无”的思想,崇尚“自然古朴”的茶具。珠光之弟子武野绍鸥,绍鸥之弟子千利休等人,为日本茶道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宋末,由于饮茶方法改变,不再注重斗茶,建窑黑釉瓷产量逐渐减少,至南宋末年、元初,逐步走向衰落,终于明代而告终。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窑“兔毫盏”、“鹧鸪斑”、“曜变天目”,都是南宋以前的作品。而传世和出土的建窑精品,更是十分珍稀。因此,建窑黑釉瓷在宋代就极为珍贵,有“值千金”及“家藏一副好的兔毫盏,堪称‘非今世之人,乃上世神品’”的说法。
1953年以来,我们经过五十余年在建窑遗址采集和拣选了数万件建窑瓷器的标本和残件,却仅见到残存的“鹧鸪斑”五件、“曜变”一件。
存世的建窑瓷器,被我国、日本、英国、美国、法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和私人珍藏,成为稀世之宝,其珍贵价值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