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印章臣字款是什么?

段承序段承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印章艺术到清初达到高峰,与晚明个性极度张扬不同,清初印人在制作心态上表现的比较理智和内敛,他们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整理完善了一系列技法,而使印章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因避清仁宗名讳,字改为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以刻印为生,是清初印风的集大成者。邓石如以篆、隶笔法入印,把印文的篆法、章法和镌刻三者融为一体,从而创立了一种独有的风格,扭转了印章制作的刻板风气,将汉印平直浅显的模式推向表现多姿多彩篆隶书风的境地。邓石如以“印从书出,书从印入”的理论为指导,在书法与篆刻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他将书法融人篆刻,将篆刻的力度、厚度、速度反映在书法中,形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邓石如的印风一出,就成为印章流派的主流,直接影响了后世一百多年的印章制作,直到今日仍为印人们遵循使用。

由于清帝对于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在金石学研究方面的投入,一大批古代艺术品的出土,为清代中后期的书画篆刻艺术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促使篆刻艺术从实践到理论,发生了全面的推陈出新。清代中期以后的印人,把这一时期的印风称为浙派。浙派的开创者是丁敬(1695—1765),字敬父,号龙泓,又号钝丁,浙江杭州人。丁敬的篆刻以书法人印,宗法汉魏,刀法奇拙古朴,朴茂雄厚,不求表面光洁,而追求“印外求印”的拙朴情趣。丁敬之后,更有蒋仁、奚冈、黄易、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人,这8位印人,都是浙江杭州、绍兴地区的,故有“西冷八家”或“浙派”之称。

“浙派”之后,又有“邓派”的复兴。陈曼生(1768—1822),名鸿寿,号曼生,原是“西冷八家”中人,后从“邓派”入手,又兼浙派特点,制印极富文人气质和金石趣味,有《种榆仙馆摹印》等传世。继曼生之后,又有吴熙载、赵之谦、黄牧甫等人,将“邓派”的雄健质朴发展到雅健、婀娜、光洁的境地,使印章艺术又开新路。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山东潍县人。介祺精研考据之学,治古文字,尤工于研究“封泥”,得其中用字结体的特点及用刀的快慢疾徐、轻重缓急和印泥渗人的效果,对治印有独到之处。吴大徽(1835—1903),字清卿,又字缶庐,浙江安吉人。其印取法石鼓文、封泥、铭文等,篆法奇崛,章法破格,刀法生辣,富于创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