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什么瓷器?
云南制瓷业始于元代,兴于明代,清初至清中叶,制瓷业进入全盛时期。主要产场有建水的青花瓷、易门的五彩瓷、华宁的青瓷(釉下青花)和紫玉金砂窑红釉瓷。其中,建水青花瓷和华宁紫玉金砂窑红釉瓷最具云南民族特色。
建水青花瓷
在建水县碗窑村周围10公里区域内,有数以百计的瓷土矿,有丰富燃料用的优质松木,有建水特有的紫红色粘土,有可供瓷器晾晒、烧制的理想场地,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碗窑村成为云南省重要的青花瓷、紫陶和紫砂陶的生产地。建水青花瓷主要生产于碗窑村,已有600多年历史。
建水青花瓷从造型、图案到制作技艺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其制作技艺沿用中原地区传统工艺,生产制作过程精细繁复,经过制模、注浆、修坯、施釉、绘画图案、烧窑等30多道工序。窑炉为倒焰式结构(建水俗称为“馒头窑”),烧成温度为1230至1260℃。瓷胎采用建水境内五彩山瓷土(高岭土)和建水碗窑村黑泥作原料配制而成,产品具有瓷质细腻,造型古朴,色泽沉静庄重,釉色青翠晶莹,清新明快,雅致大方,古色古香的艺术特点。
碗窑村生产的青花瓷有缸、罐、盆、钵、瓶5个系列120多种,除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外,还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由于产品质优,1915年建水青花瓷就曾在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得金奖。
紫玉金砂窑红釉瓷
华宁出产红釉瓷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从元代华宁境内窑址出土的瓷片中,发现有残破的红釉瓷。据清康熙年间重修的《华宁县志》记载:“瓷窑,元代制器精巧色妍,犹传珍焉。明清各代承元遗风,瓷器烧造甚盛……釉色有红、黑、白、青、青花、五彩、紫玉金砂等。”华宁紫玉金砂窑生产以红釉瓷为主的各种产品。华宁红釉瓷,因釉色如鸡血般红艳,犹如紫玉裹金,故被称为紫玉金砂。华宁紫玉金砂窑产品主要有碗、盘、碟、盅、壶、瓶、罐、缸、渣斗、笔筒和陈设玩赏瓷等。华宁红釉瓷工艺精细,造型古朴,色泽光亮艳丽,坚实耐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
从建水青花瓷和华宁紫玉金砂窑红釉瓷来看,元代及明清时期是云南制瓷业的鼎盛时期,且出现了几个各具特色的专业产瓷场,为开发和利用云南制瓷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云南的制瓷业在青瓷、青花瓷、红釉瓷等民窑系得以确立,并为云南陶瓷文化的发展积累了技术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