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嘎拉哈值钱吗?
嘎拉哈是满族人对猪、牛、羊等动物膝关节骨的称谓,满语为“喀刺喀”。中国自古就有用兽骨占卜的方法推断吉凶祸福。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我国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就普遍流行用猪的关节骨占卜。东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也有用兽骨占卜的习俗,只是名称不同,习惯用法亦有差异。
清代,满族人喜欢在闲暇时玩“嘎拉哈儿”的游戏,一般用猪的前腿关节骨作为游戏把玩之物。制作时,先将关节骨上的筋去掉,再用小刀刮净骨上的残留肌肉和筋腱,最后煮熟、晾干即成。根据颜色分为红、黄、绿、蓝四种,每种7个,外加“把儿哈”1个,共38个。玩弄时,将4个成组的嘎拉哈打开展开,内面朝上,外面朝下,用“把儿哈”磕,磕中一个为1,连中两个为3分,四个全中为7分,谁分多为胜。“喀拉喀”也可以成串作为装饰品,缀上珊瑚、珍珠等,多为妇女发钗或坎肩的坠饰,也有人佩戴在耳后。过去,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皆有出土发现,一般是儿童死者墓中多有。这些关节形制完整,而且加工精致,有孔可以装饰,应是专为殉葬制作的冥器。
清代铜嘎拉哈非常精美,采用铸造工艺铸造,其形制有长方形、菱形、桃形、梅花形、心形等等,种类十分多样;有的光素无纹饰,有的錾刻植物花草纹,有的镶宝石、银丝等,形状多样,并且做工精致,是作为装饰品使用。